今天是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,欢迎光临本站 

企业资讯

谈徽州古建特点与传承保护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/3/4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徽州古建筑将中国木构体系中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,主要构件梁、枋、斗拱、雀替等,在形态上具有地域文化特点。其中的木雕件以撑拱、雀替、梁柁具将色,其功能虽同,而形态有异,图案造型更是丰富多彩,给人不仅是唯美的艺术享受,而且也成了徽派建筑鲜明的特色。穿斗式木构架的结构由于穿枋、斗枋穿过许多柱子构成框架,比较坚固,虽然仍可活动,但是不宜拔出。因此对地震、风暴等的破坏抵抗能力强。由于穿斗式木构架建造简单、节省大料和结构牢固的优点,尽管其起源很早,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有它的地位,一直长期使用。


徽州古建筑艺术,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。每个关门过节都需要高超的艺术,如果达不到匠心如水的境界,是留不下传世之作的。比如,在古徽州,以往大姓人家在建造宗祠时,把五凤楼作为仪门,不仅能凸显祠堂的威仪,又寄寓宗族人才辈出。五凤楼共有10个翼角,且成五对展翅,就象五对欲飞的凤凰,故称之为五凤楼。正门门的主体结构由数十根粗大的立柱和月梁组成,前后屋檐前 挑超过1米,形成高高翘起的翼角,犹如凤凰展翅凌空欲飞,因而被称为“五凤楼”。五风楼取“有凤来仪”之意,原为皇宫的建筑样式,宋以后较少见。 为了避讳,徽州祠堂的五凤楼下面没有真正的楼,只有一个屋顶的形式。五凤楼高大巍峨,建造工艺复杂。


五凤楼属重檐歇山式建筑,前后8个戗(qiāng)角和4个犄(ji)角上镶嵌的都是欲腾空飞跃的鳌鱼,隐喻“独占鳌头”;仪门前有一对抱石鼓,系清中期石雕。石鼓的底座上嵌着两块元代石雕,分别是“鱼化龙”、“鸟化凤”图案,隐喻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;仪门内的两侧是“过厢”(即厢房),共有12扇门,上端雕有“二十四孝”图,中间雕有一组反映农桑文化的“春耕秋收”图,教育后人不忘“尽孝守业”,下端雕有12个形态各异的花瓶和花卉,寄寓“月月平安幸福”;五凤楼前后的冬瓜梁上方雕有“群鹿图”、“瓜迭锦延”图和“松鼠葡萄”图,隐喻家庭兴旺,子孙发达。两厢的额枋上雕有“孔子出游”图,是徽州民间历代尊孔尚儒传统精神的反映。


那么当前国内古徽州建筑的修复、设计、营建的施工过程中,本人始终遵照古法传承工艺,遵循“原材料、原工艺、原结构、原样式、原环境”的古建筑保护五大“原则”,按每个零件,每根柱子、梁子、廊檐 、牛腿、雕花窗、条石的原先位置和顺序,把古建筑修复技艺发扬和传承好,小心翼翼重新把每一幢徽州古建垒建好,恢复了古建筑的原貌,让非遗技艺重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。


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,利用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创意和设计,将以创新的方法传承传统工艺,并推动可持续发展。促进其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关键,传统工艺不仅仅需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学习传承,叶需要融入现代市场意识,通过创新提升。也可以将传统工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激发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13905595671
浏览手机站